建行楼不漏雨,但上面的楼板很薄,一晒就透,夏天比牛毡房还热,跟蒸笼似的,后半夜才能入睡。冬天奇冷无比,生了火炉也不管用,家里晚上结冰,水缸都冻破了。
还有就是这个地方没水,吃水要去几百米的地方去吊。那里有一口水井,每天早晨都会有许多人排队等候。
老家人频繁走动,只要上榆城办事,想办法也得找到茂生,他无法拒绝。
自从孩子死后,茂生回老家的次数少了。一来麦田全部成了果园,不用再回去收麦子了,二来回去的麻烦事太多,他感觉很累。
首先是回家就得走亲戚。走亲戚就得买东西,少了还不行,因为你是出去的人,跟农村人不一样。大包小包一大堆,到各家跟调盐似的,感觉一点点。他们非常在意你来带的东西。有一次茂生去茂霞家,由于没给孩子买衣服,二姐当时就伤心得哭了起来。这也难怪,村里有在外面干事的亲戚,大家互相攀比,女人们在一起拉话最津津乐道的就是这些。茂霞是个争气的人,给大家说他的弟弟茂生在工艺厂当厂长,把事情干起来了。邻居孩子的舅舅给孩子买了件连衣裙,邻居媳妇就拿来炫耀,茂霞说等我茂生回来,买的衣服肯定比你娃他舅的好!结果茂生回来只带了副食和烟酒,让茂霞的脸没地方搁了……
茂生以前有贝贝跟着回来,心里还能安慰一些,现在孩子没了,那种感觉是其他人无法想象的。尽管大家非常热情,但话言话语里多少有一些怜悯的味道,让茂生心里很不舒服。红星带着他的三个孩子过来,说有人想出高价收养他的孩子,他不给。人活着就为了娃,没娃还有啥意思?茂生如果想要,他一分钱不要。茂生冷笑了一声,说你还是看谁出的价钱高给谁吧,我没钱,养活不起!母亲于是乘机作思想工作,想让他把茂强的孩子收养了,茂强还可以再生一个。茂生说我谁的孩子也不要,这辈子就我和秀兰两个人过!
第120节
过年了,孩子的压岁钱也不能少。这几年更是水涨船高,大家的条件好了,要求就高了。农村人给孩子压岁钱最少也在拾元以上,茂生是公家人,出手不能太寒碜。过年回家,礼品是不能少的。除了烟酒还有副食,最头疼的是小孩的食品,在超市里算计着买,手推车里已经装不下;还有j鸭鱼虾等等,最后回去的时候只好雇车,因为要带的东西实在太多……
然而这还不是他们不回家的主要理由,最头疼的是回去后村里人叫他去吃饭。茂生回去后每天早晨天还没有亮,院子里便已经守候了好几个人排队叫他,茂生不能拒绝,拒绝了他们就说你看不起他们,母亲也尽量让茂生都去,说“人过留名,雁过留声”,有人叫你吃饭说明你人缘好!
然而这顿饭可是好吃难消化,他们叫茂生吃饭都是有目地的——给他们在城里办事或给孩子安排工作!
九十年代末期,农村的情况好多了,但是大多数人还是不愿意让孩子在农村呆,一辈子没出息。思来想去,村里在外面当官的就茂生一人,不找他找谁?何况他也是没考上学混出去的,成了村里大多数没考上学孩子的榜样。
农家的饭菜一般都很简单,无非是一些j蛋、白菜、猪r什么的,除了豆腐外茂生几乎很少吃,他们会用劣质的酒把他灌醉,让他躺上一天。事情办成了,下次回去他们还会叫他,否则见了跟不认识一样扭头就走。
这些孩子到厂后男孩一般都被安排在模型或注浆车间,女孩子和秀兰一样学修坯。有一段时间厂里扩大生产,需要临时工,茂生从老家介绍了十几个人过来。这些人因为跟茂生是老乡,所以在车间不服从分配,不好好干活,有的成天找茂生换工种,闹得满厂风雨,他们根本不知道给他争面子。厂务会上,老吕说茂生太过分了,介绍来的人一个比一个牛,车间主任管不了,都介绍到生产科了,再这样下去,生产都无法正常,工人的意见很大。
茂生说你告诉车间主任,谁不服从安排就停下来,让他卷铺盖走人。
这些人回去后便抱怨茂生不照顾他,家里人于是对茂生也有意见,下次茂生回来,看见了跟不认识似的。
听母亲说,还有好多人在等茂生回来吃饭,经常问他什么时候回来。母亲说她已经答应了人家许多事情了,要茂生今年一定要回来过年。
七十二(1) 苛税猛于虎
在经历了最初的高c,大面积种植生产后,价格由原来的每斤两元多下降到每斤几角还卖不掉,农林特产税却一分未降,按原来的每斤两元多标准收。许多果农秋季卖完还不够交特产税。
乡上每年会在春季的时候派技术员来地里测产,评估多少全凭他一句话。有门路的十亩地测了三万斤;没门路的三亩地就能测五万斤——三万和五万之间可不是个小数目,多一万斤就意味着要多交几千元的税!于是人们纷纷托关系,找门路。刚开始的时候给技术员说句话就管用,后来不行了,天王老子来了没钱也是白说话,测产的技术员跟当年烟站的收烟员一样炙手可热,比乡长还牛。
特产税是按果农实际收入的30%收取,刚开始的时候曾卖过每斤三元的价格,八0左右的每斤也能卖两块七八,乡上于是就按两块七角钱的标准收取。几年后,价格已经下降到几角钱,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