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t;!--div;热门推荐:
秦晋所指的位置在汝阳和颍州一代,那里是控扼都畿道与淮南之间的关键要地。其防备淮南的心思也是显而易见的,越到了看似优势的时刻,就更要时时警惕小心。如果在紧要时被人从身后捅了刀子那就反为不美了。
“淮南兵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不如将淮西的叛贼赶到淮南去,让他们也尝尝自家炮制出来的手段!”
杨行本冷笑数声,看不起淮南兵,又觉得仅仅是防备还是不够的。秦晋思忖一阵,还是摇头道:
“咱们目前的处境还不能在这件事上有丝毫的马虎,淮南能扯皮,神武军却扯不起,尽快了结这两地的叛军,将主要精力集中在河北,如果将数万叛贼在两淮之间撵来撵去,难保不会有什么意外闪失。”
“也的确是如此!”
一想到神武军在台前平叛,身后还要时时防备为人捅刀子,杨行本就有些切齿。
“尤其现在洛阳已经克复,某些人会觉得大势已定,行事也未必会再有所顾忌!”
杨行本又是一拳砸在案头。
“这些猪狗之辈,早晚有一日会将他们一个一个都收拾干净。”
秦晋呵呵笑着问道:
“你收拾得干净吗?”
这一问倒让他愣住了,又忍不住反问自己,敌暗我明之下,杀得干净吗?更何况这还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
“收拾得一个算一个,总不能便宜了这帮阴险小人!”
“阴险小人?”
秦晋苦笑反问。
“他们可不觉得自己是小人,为了朝廷和天下安危,倒是大义凛然的很。”
事实上,若站在旁观者的视角上去看待双方,很难判定哪一方会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
“这,这他娘的还有什么比这更让人憋屈的?什么时候才能痛痛快快的大干一场!”
秦晋又是一阵沉默,以他对时下局势的了解,那种摧枯拉朽的局面在数十年内是不可能出现的,朝廷和地方早在李隆基执政中期就已经出现了矛盾,而且这种矛盾随着时间的推移还在愈演愈烈。除此之外,更为麻烦的还有胡汉矛盾,李唐执政百年的光景里接纳了太多的胡人内附,又不能充分得将这些胡人汉化,这两者部分彼此的纠缠在一起,都使得矛盾被无限放大加剧。
而今,在这二者之上又产生了实质的军阀威胁,在加上朝廷内部派系争斗,如此种种就好像一团乱麻,怎么可能理出个头绪呢?
杨行本还是把他们所遇到的问题想得过于简单,如果当真仅以杀戮就能一并解决这些麻烦,事情反而变得简单至极了。
但现实的情形却是复杂多了,就像崔涣房琯这些人,在某些时刻能够成为坚定不移的盟友,但换了某些时刻没准就又成了可以掣肘,抑或是捅刀子的敌人。
“大夫既然知道小人在侧,为什么还要把房琯这个隐患留在身边?送回长安去,任由朝廷里那帮子混蛋处置就是了!”
说到此处,杨行本停顿了一下,似乎有所犹豫,但最终还是说道:
“以末将判断,房琯此人早晚必为祸患,现在此人又大量与闻机密,只怕是为祸不小啊!”
秦晋道:
“所以才让你看着他。”
杨行本不以为然。
“何必这么费事?万一他把持了民营,倒打一耙……”
对于他的这种担心,在秦晋看来是大可不必的,民营有着健全的制度,又有专人负责思想工作,如果房琯仅试图以掺沙子培植党羽这种手段意图谋划不轨,那就有些异想天开了。
在目前的情形下,民营制度甚至比神武军更加的健全,许多条例执行得甚至比军中更加严格。因为战兵毕竟还要打仗,许多制度在关键时刻只能做权宜处置。而在这种健全制度下产生的民营,也不是某个人就能一手遮天,或是以个人影响力来达到某些不可告人之目的。
再者,房琯在神武军中和民营里并没有相应的威望,他之所以能够在民营里发号司令,所仰赖的都是秦晋的信任,一旦信任不再就会如同釜底抽薪。
即或如此,秦晋也没有放松警惕,让心思缜密的杨行本看住此人,则可将神武军所得利益最大化。毕竟房琯在统筹民营上的确有过人之处,有了此人在,民营的成型速度至少比此前快了三成。
时间对神武军而言是绝对稀缺的资源,民营的成型速度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神武军的进兵速度。
对于所谓战争的认识,秦晋从不以为这仅仅是两方军队的交锋,旷日持久的大战之下更多的则是较量人力、物资、民心。综合考量所有因素,只有各种因素相加之和远远大于敌人,才会将取胜的希望趋向于最大化。
只不过秦晋的这些想法在神武军中并非主流意识,所以他也很少提及这些因由,只是把所有应做之事列为条条框框的制度推行下去。
而民营的存在,就是将各种有利因素集合在一起,如聚沙成塔一般,成为神武军坚实的基础。
时人百姓八.九成以上都是目不识丁的,相比于读书人这些没有受过教育的百姓则更容易被洗脑,倒不是秦晋有意搞什么愚民政策,只是套用了他所熟悉的集体主义将所有人置于设定好的大环境下,进一步激发其顺从性而已。
这就是所谓的千人同面,如臂使指。秦晋才不会相信什么“民主”“自由”之类的狗屁制度会以先进的姿态令这个国家更有凝聚力和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