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来也没有恨过你,只是当时觉得生气和委屈罢了。”颦儿说,“你知道吗?那天我一晚上都没合眼,气头上我恨死你了,委屈得哭了大半夜,发誓今后再也不理你,可是第二天一大早,收拾我的衣物,要离开的时候,我不由自主地带走了一件我根本用不着的东西,我就知道自己对你永远恨不起来,不会像某些人的爱情,爱之欲其生,恨之欲其死。你想知道我带走了一件什么东西么?”
“当然想知道。”
“你还记得我九岁那年,你给我买得那件红色的连衣裙么?”
杜陵回想了半天才回忆起来。那时她和周敏结婚后的第四年,那时颦儿刚满九岁。那一年的‘五一’劳动节,周敏执意要给杜陵添置一套衣服,理由是自结婚后,杜陵已经近两年没有买新衣服了。再不买,会让人觉得周敏在故意年苛待丈夫。杜陵和周敏结婚后,留在学校里任助教,工资并不高,只有五十多元钱,而周敏作为副教授,工资虽然比杜陵高许多,但也只有九十多元。两人的工资合起来,近一百五十元,在那个年代,一百五十元钱,相当于现在的一万多元,按说这种收入,以当时的生活水平而论,应该是经济富裕的家庭,添置个把件衣服不是什么困难。但周敏和杜陵都有自己的特殊情况。周敏原来的的丈夫,家在陕北农村,父母亲家庭生活比较困难,丈夫活着的时候,每月都给父母亲家里汇寄生活费,贴补家用,丈夫死后,周敏仍坚持定期给已故丈夫的父母汇寄生活费。在与杜陵结婚后,周敏征求杜陵的意见,杜陵说:“还是照常给会吧,人家的儿子死了本身就够痛苦的了,我把人家的媳妇娶过来,再停了人家的生活费多不合适,我的家也在农村,我知道农村的苦难。再说他们是颦儿的爷爷奶奶,就是看在颦儿的面子上,也该给寄。只是我也想每月给家里寄点生活费,不知你同意不,?不过,你千万不要误会,认为我是讨价还价,我的家庭条件也不好,父母养我这么大,又供我上大学,好不容易毕业了,娶了媳妇忘了娘,我心里下不去。如果你同意,我就寄,大不了我以后省吃俭用,少穿两件衣服,要是不同意,我就不寄了,但是我心里会很难受的。”
“你真是个傻孩子,绕着弯子说了半天,还不是想给家里寄钱?你不寄心里会难受,我心里就好受么?那就寄吧,等于颦儿有两个爷爷,两个奶奶,我们一视同仁,每家每月汇二十元,我们自己留一百多,也管够我们三个人生活的了。”周敏笑着说。
此后,每月给两家的老人寄钱,成了订例。除了给颦儿的两个爷爷奶奶按月寄钱外,周敏在和杜陵第一次探望新公婆的家之后,看到杜陵的父母五口之住在一间屋子里,很是难受,就提出,每月再从他们的工资中拿出四十元钱,积攒起来,准备给杜陵的父母再盖上两间房子。由于这两个因素,杜陵和周敏的家庭经济状况就不再是宽裕,而是有点紧。杜陵和周敏结婚的第三年,杜陵父母拿杜陵寄回的钱盖起里三间新房,但周敏却因公婆的盖新房而欠下了同事五百元的外债。原来,杜陵父母的新房盖到一半的时候,又给杜陵来信说,本来寄回去的钱盖两间新房足够了,但同村的一个乡亲看到一向家境贫寒的父母亲突然盖起了新房,又知道这钱是在大学里教书的杜陵寄回来的,便生出了羡慕之意,很愿意让自己的女儿嫁给杜陵的弟弟。但条件是必须再加盖一间新房给杜陵的弟弟做新房。正好他家的地基够盖三间新房,看杜陵能否在想些办法寄回点钱来,趁势把另一间房也盖起来。本来杜陵的弟弟一向不务正业,村上的人没人能看得起,也没有哪一家人的女儿愿意嫁给他。已经二十五岁了还打着光棍,这在有早婚习惯的乡村,就算大龄青年了。父母也为他的婚姻发愁。正好赶上这个机会,不想错过。杜陵把这封信让周敏看了,周敏二话没说,又筹了八百元钱给杜陵的父母汇了回去。其中有五百元钱是周敏向同事转借的。为了回报周敏的这份厚爱,杜陵从结婚后,一直穿着结婚时周敏为他置买的那两套新婚装,坚持不为自己添置任何衣物,倒是周敏看不过去,陆续又为他买过几件新衣服,但也是两年前的事了。
那次五一劳动节,周敏生拉硬扯的要杜陵和她逛街,一家三口人一起走进了一家商场,周敏为杜陵挑选了一件毛料中山装。付过款之后,杜陵说:“再过一个月就要到六一儿童节了,给颦儿也买件像样的衣服吧。”
周敏答应了,颦儿也很高兴。到了儿童服装柜台前,颦儿看上了一件色泽非常艳丽,款式也特别漂亮的红色连衣裙,但一问价格,周敏就摇了摇头说:“太贵了,另选一件吧。”
当时颦儿非常失望,眼泪都快留下来了,这一点,被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