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贺在去西安旅游的时候,曾经拜访过未央宫遗址公园。不管多么华丽的宫殿都化成了土,连天的荒草中堙没了逝去的风华,只有未央宫前殿的土基还在暮色中成为一座孤独的壁垒。而此时出现在他眼前的宫殿、复道、回廊、花木,都是鲜活的。
元朔年间刘彻后宫还没有别的宠妃,未央宫的妃嫔居所并不算多。宫殿里不能乘车,所以中宫宫人抱着张贺一路前行,在经过了一处静谧的园林之后,一座以红色为主色调的高大宫殿群出现在面前。
椒房殿为皇后所居,是未央宫里除了皇帝办公和居住的前殿之外最大的建筑。此处宫室由正殿和位于北部的配殿、附属建筑三部分组成。正殿正对着未央宫高耸的前殿后方,一对凤阕拱立,两层高的椒房正殿坐落在高台上,飞檐如鸟翅翘起,下面悬挂着角铁,朱红色的柱子,雕花的窗格,周围有踏道和回廊,后方是一处庭院,更有凌空复道和拱桥通往配殿。
椒房殿有自己的宫卫,今日中宫刚在殿内接受过后宫妃嫔的朝觐,因此中宫卫尉亲自当值。他引领着张贺一路攀登上正殿高台,别说以张贺目前的小短腿,这个高度也爬得他有点气喘吁吁,殿门开启,一股苏合香混合着兰草的气味飘了出来。张贺在宫人的帮助下越过门槛,很快见到了这座传说中宫殿的室内装饰。
椒房殿得名以其用花椒花瓣制作的粉末粉刷墙壁而来,又取花椒“多子“的吉祥意味。不过张贺这是第一次看到实物才知道原来花椒花瓣的粉末涂上去时,墙壁呈现出一种淡淡的粉红色,倒是贴合了宫殿主人温柔的女性气质。
一个面容温柔的女子穿着一件茜色的正装,端坐在大殿正中的坐榻上,在她身后摆放着一面从南越进贡来的百鸟朝凤屏风,一左一右两座博山炉正在弥漫出一些熏香的烟雾。她正是当今皇后卫子夫,虽然年逾三十,脸上略带了些岁月的痕迹,但仍然可以想见当初那让帝王一见倾心的清丽容颜。
在她身边端端正正坐着一个穿着白色皇子正装的小男孩,正是前几日张贺在卫青府上见过的童年刘据。
卫子夫开口了,声音宛如春风般和煦:“你就是张汤之子张贺?”
张贺连忙上前朝皇后行了大礼,朗声回答道:“正是臣张贺,见过皇后和皇子。”
“青弟推荐的果然没错。”卫子夫笑了起来,“小小年纪,举止得当有礼,是可造之材。”
张贺连忙低头谢道:“多谢皇后夸赞。”
“好了,快起来吧。小小年纪,说话做事不用太过老成,在这椒房殿里,你们还是按照儿童心性行事即可。”
卫子夫说完,张贺这才发现这正殿里还有其他几个小孩子,都老老实实地坐在西厢,里面其他人他是不认识的,不过一眼就认出了块头最大的卫伉。这卫伉虽然在自家调皮捣蛋,但显然是有些畏惧眼前这位三姨母的管教的,此时也规规矩矩地坐正了,将两只小手放在膝盖上,看得张贺暗暗好笑。
皇后只是简短地训话,毕竟她还有不少后宫事务要主持,接下来的介绍工作就交给了中宫女御长。皇子年纪尚幼,还是跟着皇后还有三位公主一起居住在正殿的后院里,复殿基本是皇后高级官吏和其属官的办公场所,因为多用士人所以远离起居之所。
因此卫子夫在北面靠近天禄阁的地方给刘据挑了一处僻静的小型偏殿,作为发蒙读书之处。
而被选作皇长子伴读的除了卫青的长子卫伉,张汤长子张贺之外,最终被皇后选择的还有苏建长子苏武。作为伴读,他们的任务就是每天陪刘据读书,因为小孩子正在长身体的时候,早上睡不足很难早起,所以他们平时就住在宫里,由大千秋专门安排的宫人照顾,到了休沐日才能出宫回家休息。西汉每五天一休沐,张贺算了一下,这个幼儿班的课程表和现代区别也不大,就是读书五天,休息一天,依次循环。
按照皇帝的意思,书舍里配备一名书师叫做庄丘生,专门给几个三四岁的孩子教习《仓颉篇》。这本识字启蒙读物原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实行“书同文”政策,有秦丞相李斯的《仓颉篇》、中车府令赵高的《爰历篇》和太史胡毋敬的《博学篇》,汉时称为“秦三仓”,闾里书师们嫌弃分篇太麻烦,干脆将三篇合成一本。
西汉武帝时期纸还没有普及,这《仓颉篇》以60字为一章,共55章,分别写在55卷竹简上。今日书师上第一课,张贺打开竹简一看,前两行上赫然写着:
“苍颉作书,以教后嗣。幼子承诏,谨慎敬戒。勉力讽诵,昼夜勿置。”
感谢中华文明的一路传承,这些字他都能看懂,就是要了解意思感觉要重温高考前学习文言文的噩梦。不过没事,张贺看了一眼周围的几个真·小朋友,开始摇头晃脑和他们一起加入了跟着书师读书的队伍。
西汉小儿启蒙多在八岁左右,但由于今上早慧,四岁胶东王时期就开始学书,所以对自己的皇长子也寄予厚望,刘据才四岁就开始由书师在椒房殿后方的书舍里教习文字。但由于在读的都是幼童,一天学习太多反而不能理解,最开始的课程是只有上午读《仓颉篇》,中午用完晡食,下午让他们自由活动顺便消化知识。
因此,第一天午休过后,刘据很有地主之谊地带领三个小伙伴参观起了他的住所。说是参观,其实真正需要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