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焦尾两个字,混在期间,却是半点都不显逊色,还余韵悠长。
论装逼的最高境界。
因为太特殊了,所以主持人从烧焦的木头想到焦尾再想到制琴,唐迎也不意外。她微笑着点头,“是的,打算制一张琴。”
主持人满足了好奇心,终于带着摄影师离开,去找别人采访了。
都是浸 y- in 这个行业数十年的人,虽然原料有限,但其他人也都选到了自己心仪的木材。最简单的就是方师傅,只挑了很小的一段木头,凑近了闻还隐有余香,听她说是樟木,要用来雕刻。
施师傅基本上将大块些的木头都挑出来了,都堆在旁边。他要做的,是一艘船——或者说是一艘船的模型,完全由各个零件利用榫卯结构拼接而成的那种可拆卸船模。做好之后,下水也没有问题。
参加节目是没有助手的,所有的工作都必须自己独立完成。因为一艘船需要的零件太多,估计有几百个,他现在已经在清点工具,打算立刻就开始动手了。
剩下的两位,一位秦师傅擅长根雕,好不容易从这些木头里挑出了半截树根,就只能用它了。根雕是创作型的艺术,而且跟唐迎之前做的核雕一样,要因势象形,这样成品就会显然自然工巧。所以这会儿他正抱着木头,蹲在地上苦思冥想该怎么创作,跟主持人说话也心不在焉。
主持人也不尴尬,“看来大家进入状态都很快,相信一周之后,拿出来的作品也绝对值得期待。”
然后又去采访最后一位王师傅。王师傅要做的东西就有些特别了,是千工床。
千工床,又叫拔步床,就是在电视剧上经常看到的那种架子床加上一个底座,底座向外延伸出一段距离,通常是三尺左右。然后四角立柱,柱子之间则是木质的围栏,在床的四面形成回廊。床身和围栏上雕花镂彩,描龙绘凤,十分繁复华丽。围栏做成门的样式,可以开合,而回廊上则可以摆上桌椅屏风等,无论更衣如厕还是品茶下棋都可以在这里完成,可谓是“足不出床”。
这种床制作工艺复杂,造型j-i,ng美,据说最好的床有一千多个零件,因而叫做“千工床”。因为材料难得,制作繁难,江南一带的大户人家会从女儿出生开始攒木材,等到订婚时再开始请工匠打床,花费两三年时间完工,女儿也就可以出嫁了。
说起这个千工床,王师傅这里还有个十分浪漫的故事。
据说他的曾祖父当年做了十年的木匠学徒,才终于出师,第一份差事就是为一位乡绅即将出嫁的女儿打造一张千工床。结果在打床的时候,他跟这位乡绅的女儿相爱了。后来机缘巧合,乡绅家中落魄,原本定下的女婿又意外去世,女儿守了望门寡,原本的小木匠却因为勤劳肯干攒下了一笔身家,开了一家木器店。乡绅便将女儿嫁给了他,陪嫁的就是当年那张千工床。
所以王家的子孙学艺,出师的标准就是能独立完成一张千工床。
主持人听了一脑袋的故事,对着镜头感慨,“要不说学会一门手艺很重要呢?我有点儿明白自己为啥到现在都没对象了。当然,我并不难过,因为我知道,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们,有很多都跟我一样没对象。我,不孤独。”
大概负责后期剪辑的师傅也觉得主持人嘴太欠,未免被观众骂死,便很快接上了唐迎的画面,企图转移注意力。而不得不说,这个策略是十分有效的。
制作这一档节目,是为了向广大人民群众推广传统工艺,所以大家也不能埋头自己玩儿,要跟观众互动,还得讲解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让人民群众喜闻乐见。
所以唐迎一边清理木头上的污渍,一边道,“制琴,我们行业内通常叫斫琴。斫,本意是斧刃,引申为砍削。要制作一把好琴,材料是最重要的。一般来说,制琴材料最好是面板选桐木,底板选梓木,取其y-in阳调和之意。不过如今好木头难得,所以我们都用梓木。”
“但其实就算木料选对了,也并不是所有的木头都适合用来斫琴,还要看它的纹理、生长时间和放置时长。偷偷告诉大家,我看施师傅挑的那些木材里有一段杉木,要是清理出来这截梓木不合适,我就厚着脸皮去讨要。”说到最后一句,她还特意压低了声音,像是害怕被人听见。
在古琴制作木料的选择上,唐代斫琴大师雷威有言:选良才,用意深;五百年,有正音。
据说雷威本人为了挑选合适的木材,经常在风雪天跑到深山老林里去,等狂风震树时,倾听树木发声。
树木生长的年头越久,就越是容易震动,能出好音;而放置时间越长,木性也就越稳定,不至于在制成之后再发生变化,影响琴音。除此之外,还要细看其纹理,挑选年轮间距均衡,纤维通顺细致的木料。
比如唐迎清理出来的这根梓木,在将表皮刨去之后,就能够看出它年轮和纤维均疏密有致,没有任何结疤的地方,除了尾部仍旧带着焦黑之外,十分完美。
唐迎并没有将焦黑的部分裁去,而是笑着道,“选定木料之后,便是选择古琴的样式。琴谱中古琴的样式多达五十余种。不过我们既然正好有幸拿到了一截烧焦过的木头,不做焦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