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的不行,就只能来私的了。曹丕也想过派人去暗杀许仪。但是曹丕所能动用的刺客都是当年许褚训练的,算是许褚的老部下,派他们去暗杀许仪,很明显是不明智的举动。而且许仪本身武功不弱,虽然不及许褚,但是也算是骁勇善战,刺杀许仪成功的几率也很低。
最后,曹丕决定让许仪“意外死亡”。
曹丕找来了华佗,让华佗做一种药,马匹吃了以后会发疯,同时也是试探一下华佗是不是真心为自己做事。
华佗果然配出来一种毒药,给马匹吃了,过几个时辰以后会陷入亢奋状态,药效发挥到极致的时候,马匹就会像疯了一样。
按照曹丕的计划,马匹发疯,只需要将许仪摔伤就可以。那时曹丕会派御医去给许仪治疗,然后在药中动些手脚,让许仪神不知鬼不觉恶的死去。不过许仪的运气实在是太差了,从马上摔下来的时候竟然摔伤了头部。而守城门的官员早就得到了曹丕的关照,故意找借口迟迟不开城门,致使许仪伤势加重,等到进了城以后,已经没救了。
解决了许仪,曹丕也解决了一件心事。至少以后不会有人追着自己来查许褚的死因了。
此时曹操已经死了一年有余,一年多的时间里,曹魏内部新势力的划分已经基本结束,一些跟曹丕交好的官员得到了提拔,也有一些人被曹丕所不喜,受到了降职。地方上各州的刺史和一些郡守也都换了人。
而就在这时,尚书陈群上表,建议曹操该官制为九品中正制。
延康元年的时候,陈群就曾经向曹丕建议过,改革吏治。而那时候曹丕对陈群提出来的九品中正制非常感兴趣,命陈群详细的写一个章程出来。
当然,如今陈群所提出来的九品中正制只是最初的九品中正制,跟后世那些已经发展健全的九品中正制没法比。陈群所提出来的九品中正制细分为九品,而粗略的分一下则分为上品与下品。上品就是前三品级的官员,而后六品为下品。九品中正制虽然在三国时代是很先进的,但是因为选拔人才的制度还不是科举制,人才选拔靠的还是举荐,那些家事不好的人根本不可能有被举荐到的机会。所以逐渐的形成了“上品无寒士,下品无庶民”的局面。
曹丕实行九品中正制的消息很快传到了蜀中,刘备立刻召集众臣商议。
在三国时代,九品中正制比起之前的官制要先进的多。虽然曹丕是刚刚实行,还没有经过实践的检验,但是很多官员已经察觉到了这九品中正制的优越性。
蜀中精于政事的官员不在少数。像是诸葛亮、庞统、张松、许靖、董昭等等,众大臣在一起讨论了半天,却没有讨论出个所以然来,毕竟这九品中正制才刚刚实施,而且蜀国也不可能有具体实施的章程。哪怕是诸葛亮也不能判断这九品中正制的实用性。
如果这九品中正制好用,刘备肯定会跟着效仿,可是这没有经过检验,大家又不好判定,所以刘备也无法决定是否也像曹丕一样实行新的官制。
不过对于阿斗来说,陈群所提出来的这个九品中正制是非常陌生的。大清官员虽然也分就九品,但是实际上掌管国家大事的还是军机处,而六部则作为辅助的存在。跟如今陈群提出来的这个九品中正制没有多少相同的地方。
正是因为阿斗对陈群的这个初级九品中正制不了解,所以阿斗也不好往下定论,只是冷眼看着堂下众臣讨论了一天,却没有讨论出结果来。
“公嗣,你对这九品中正制有何看法?”刘备开口问道。
阿斗想了想,开口答道:“父皇,这官制改革非一朝一夕可以成事,有时候需要十几年甚至是几十年才能够见到成效,所以儿臣不敢往下定论。不过曹丕擅自改革官制,必然会引起朝堂动荡不安,父皇正好可趁此机会伐魏。”
刘备听了以后点了点头,没有言语,关于是不是要伐魏,刘备还在犹豫当中。根据当初诸葛亮的隆中对,是要取荆襄跟巴蜀,然后以巴蜀作为大后方,利用荆襄为支点向四周进攻。这么多年来,刘备一直是按照这个战略方针走下去的。若是攻雍州,刘备全盘战略都要跟着改变,
前些天阿斗提议伐魏,刘备已经动心了,最主要是进攻荆州的推演中,刘备全军覆没。如今阿斗又趁着这个机会将伐魏的事情提了出来,刘备觉得干脆把这件事再次拿出来议一议。
刘备将伐魏还是伐吴的事情再次提了出来,这一次跟上次差不多,张松等蜀地出身的官员力主伐魏,进攻雍州;而已关羽为首的荆州一系的官员则觉得应该先进攻孙权,夺回荆州。
众人有讨论了半天,结果还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没有讨论出个所以然来。
此时阿斗已经发现,如今力主攻荆州以关羽为首,跟其他人不同,这关羽的威望摆在那里。所以关羽的意见,刘备是必须要听的。而且如今关羽是大将军,这发兵的事情,关羽可是占据了主导地位。
若想顺利的发兵攻魏,首先要说动的就是关羽。阿斗相信只要是关羽肯松口,不再坚持伐吴,那么进攻雍州就水到渠成了。
屋中,阿斗正在琢磨如何劝说关羽同意发兵进攻雍州。
跟刘备不同,关羽可不是那么容